八上《红岩+红星照耀》考点总结❗️抓紧背
以下是八年级上册《红岩》与《红星照耀中国》的核心考点总结,结合2025年新教材变动与中考命题趋势,整理出高频考点及应试技巧,建议分类背诵并结合文本细节强化记忆: ### **一、《红星照耀中国》考点聚焦** #### **(一)作品核心价值** 1. **纪实文学典范** - 作者埃德加·斯诺于1936年深入陕北苏区实地采访,以客观笔触打破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舆论封锁,首次向世界真实报道红军长征、共产党领袖及红色政权的运作模式。 - 艺术特色:**善设悬念**(如开篇“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”引发读者好奇)、**场景特写**(如强渡大渡河时“三十勇士冲锋队”的细节描写)、**语言幽默**(如毛泽东捉虱子的生活化场景)。 2. **红色中国的立体呈现** - **政治经济**:苏区实行土地改革,通过合作社(消费、生产、信用合作社)发展经济,铸造苏币并规定与国统区货币的兑换率,体现“发展经济、保障供给”的方针。 - **社会文化**:推行义务教育,创办列宁小学;红军战士平等互助,如彭德怀与士兵同吃同住,体现“官兵一致”的原则。 #### **(二)人物形象分析** | **人物** | **核心特点** | **典型事件** | **命题角度** | 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 | **毛泽东** | 质朴博学、战略远见、农民底色 | ① 与斯诺彻夜长谈,阐述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的革命理论;② 长征中指挥四渡赤水、巧渡金沙江 | 性格中的矛盾性(如诗人气质与务实作风)、与农民的精神纽带 | | **周恩来** | 儒雅机敏、组织天才、外交智慧 | ① 西安事变中促成国共合作;② 长征中带病坚持工作,协调各方面军关系 | 对比其他领袖的独特魅力(如与毛泽东的互补性) | | **彭德怀** | 勇猛直率、关爱士兵、生活简朴 | ① 童年反抗地主压迫,17岁带领饥民“吃大户”;② 长征中背受伤士兵过草地 | 从“叛逆少年”到“红军司令员”的成长轨迹 | | **贺龙** | 传奇色彩、领袖魅力、军事才能 | ① 用一把菜刀建立苏区;② 长征中与彝族首领歃血为盟,顺利通过彝区 | 民间传说与历史真实的融合(如“红胡子”的威慑力) | | **徐海东** | 阶级意识强、意志顽强、家庭悲剧 | ① 66位亲人被国民党杀害仍坚持革命;② 指挥鄂豫皖苏区反“围剿” | 个人命运与革命事业的紧密关联 | #### **(三)长征考点梳理** 1. **路线与关键战役** - 瑞金出发→血战湘江→遵义会议→四渡赤水→巧渡金沙江→强渡大渡河→飞夺泸定桥→翻雪山→过草地→吴起镇会师→会宁会师。 - **命题重点**:强渡大渡河(刘伯承与彝族结盟)、过草地(“一条人命买头羊”的极端困境)。 2. **长征精神内涵** - ① 坚定的革命信仰(如红军战士“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”);② 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(如周恩来让出自己的口粮);③ 革命乐观主义(如雪地中“篝火晚会”的精神鼓舞)。 #### **(四)新教材新增考点** 1. **阅读综合实践任务** - **为革命者写小传**:需结合人物生平、革命经历及精神品质,如为“红小鬼”写传需突出“虽小但志坚”的特点。 - **制作长征图册**:选取关键战役或场景,配以文字说明,如“飞夺泸定桥”图需标注时间、地点、人物及战略意义。 2. **跨文本对比** - 与《红岩》对比:同为红色经典,《红星》以**纪实手法**展现革命进程,《红岩》以**小说形式**聚焦狱中斗争;前者侧重**群体叙事**,后者突出**个体英雄**。 ### **二、《红岩》考点聚焦** #### **(一)主题与象征体系** 1. **核心主题** - **信仰的力量**:江姐面对竹签酷刑,高呼“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”;许云峰在狱中挖地道,为战友开辟生命通道,体现“为理想而牺牲”的崇高精神。 - **光明与黑暗的较量**:渣滓洞、白公馆的阴森环境象征国民党统治的腐朽,狱中绣红旗、绝食抗议等情节则象征革命必胜的信念。 2. **象征意象** - **红梅**:象征江姐等革命者的坚韧不拔(如《红梅赞》歌词“红岩上红梅开,千里冰霜脚下踩”); - **铁窗**:既是物理囚禁,也隐喻国民党的思想封锁; - **五星红旗**:狱中绣制的红旗是对新中国的期盼,也是精神自由的象征。 #### **(二)人物群像解析** | **人物** | **身份** | **核心事件** | **精神特质** | **命题陷阱** | |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 | **江姐** | 地下党员、华蓥山游击队政委 | ① 目睹丈夫彭松涛头颅被悬城门仍坚持工作;② 狱中遭受竹签钉手指酷刑,保守党的秘密 | 柔中带刚、母性光辉与革命理性的统一 | 避免标签化(如“完美英雄”的刻板印象) | | **许云峰** | 地下党领导人、狱中斗争核心 | ① 沙坪书店敏锐察觉叛徒甫志高的可疑行径;② 地牢中徒手挖通石壁,为越狱奠定基础 | 沉稳果敢、牺牲精神 | 对比成岗的“年轻气盛”,分析革命经验的重要性 | | **华子良** | 华蓥山区党委书记、“疯老头” | ① 装疯15年,骗取敌人信任;② 关键时刻为越狱传递情报 | 隐忍智慧、大智若愚 | 细节伏笔(如“挑菜担子”的日常伪装) | | **成岗** | 地下党联络员、《挺进报》负责人 | ① 被捕后坚持“自白书”绝不出卖同志;② 狱中创作《我的“自白书”》 | 热血青年的成长蜕变 | 对比刘思扬的“出身困境”,探讨革命意志的淬炼 | | **甫志高** | 叛徒、原地下党重庆市委委员 | ① 贪图享乐,泄露党的机密;② 被捕后指认许云峰、江姐 | 软弱动摇的典型 | 分析其叛变的社会根源与个人性格缺陷 | #### **(三)狱中斗争情节** 1. **三大斗争形式** - **政治斗争**:通过绝食抗议、追悼龙光华烈士等活动,揭露敌人的残暴本质; - **文化斗争**:狱中办《挺进报》、举行新年联欢会(扭秧歌、唱革命歌曲),提振士气; - **生存斗争**:许云峰挖地道、华子良传递情报,为越狱做准备。 2. **经典场景分析** - **江姐绣红旗**:以“想象中的五星红旗”寄托对新中国的向往,体现“革命浪漫主义”与“现实主义”的结合; - **许云峰赴刑场**:“让反动派的枪声,作为我们新中国的礼炮吧!”的遗言,将个人生死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。 #### **(四)新教材命题趋势** 1. **跨媒介阅读** - 结合电影《烈火中永生》(如江姐就义场景的改编),分析文学与影视在人物塑造上的差异(如电影强化视觉冲击力,小说侧重心理描写)。 2. **现实关联** - 联系当代青年价值观,探讨“红岩精神”的时代意义(如在逆境中保持信念、团队协作等)。 ### **三、对比阅读与高频题型** #### **(一)两书主题对比** | **维度** | **《红星照耀中国》** | **《红岩》** | 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 | **时间背景** | 1936年陕北苏区,革命上升期 | 1948-1949年重庆,黎明前的黑暗 | | **叙事视角** | 外国记者的第三方客观记录 | 革命者的第一人称参与叙事 | | **核心冲突** | 外部军事围剿与内部路线斗争 | 狱中肉体折磨与精神压迫 | | **精神内核** | 革命理想的前瞻性与可行性 | 革命信仰的坚守与牺牲 | #### **(二)中考常见题型** 1. **人物性格比较** - 示例:毛泽东与周恩来在革命策略上有何异同?(参考答案:同——以民族利益为重,坚持统一战线;异——毛泽东侧重战略全局,周恩来擅长具体执行) 2. **情节作用分析** - 示例:《红岩》中“狱中联欢”的场景有何深层含义?(参考答案:① 展现革命者的乐观主义;② 以“欢乐”反衬敌人的恐惧;③ 暗示革命胜利的必然性) 3. **主题探究题** - 示例:结合两书,谈谈你对“信仰”的理解。(参考答案:需联系具体人物与事件,如江姐的“钢铁意志”、红军战士的“爬雪山过草地”,分析信仰如何支撑行动) 4. **新教材任务型写作** - 示例:为《红星照耀中国》设计一张“革命领袖名片”,需包含姓名、身份、主要贡献及一句“人物评语”。(参考答案:彭德怀——红军司令员,从“叛逆少年”到“百战名将”,用热血诠释“为人民而战”的誓言) ### **四、备考策略与注意事项** 1. **分层记忆法** - **基础层**:牢记人物姓名、关键事件、作品基本信息(如作者、成书时间); - **进阶层**:分析人物关系、情节逻辑、主题的多维度呈现; - **冲刺层**:跨文本对比、现实关联、开放式命题的深度解读。 2. **文本细节强化** - 标注书中**数字细节**(如长征行程“二万五千里”、红军人数变化)、**矛盾冲突**(如张国焘分裂事件)、**环境描写**(如陕北窑洞的象征意义)。 3. **真题训练与模拟** - 限时完成近三年中考真题,重点突破**人物分析题**(占比约40%)和**主题探究题**(占比约30%); - 针对新教材新增的“阅读综合实践”,模拟设计“读书分享会”方案或“长征路线图”解说词。 4. **文化背景拓展** - 了解1930-1940年代中国社会现状(如土地问题、民族矛盾)、国际局势(如抗日战争、二战影响),帮助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。 通过系统梳理与重点突破,结合文本精读与答题技巧,可高效应对考试中的各类题型。建议每日背诵1-2个核心考点,每周完成1篇对比分析短文,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