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上语文第七单元核心考点清单
六上语文第七单元核心考点清单
⋯⋯⋯⋯⋯第七单元核心考点清单
沿虚线裁剪__
21 文言文二则
读准字音
锺(zhōng)子期 汤(shāng)汤 蜀(shǔ)中
写好字形
哉:半包围结构,“戈”后两笔要注意先撇后点。
轴:“车”第三笔是竖,第四笔是提。
重点句段
1.善哉乎鼓琴,巍巍乎若太山。
善哉乎鼓琴,汤汤乎若流水。
(1)“巍巍乎若太山”和“汤汤乎若流水”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,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来的情怀。
(2)善哉:好啊。巍巍:高大的样子。若:像。
汤汤:水流大而急的样子。
(3)句意:弹得真好啊!就像那巍峨的高山!
弹得真美啊!好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。
2.伯牙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琴,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。
答案(1)以为:认为。足:值得。复:再次。
(2)句意:伯牙摔琴断弦,终生不再弹琴,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。
3.有一牧童见之,拊掌大笑,曰:“此画斗牛也。牛斗,力在角,尾搐入两股间,今乃掉尾而斗,谬矣。”处士笑而然之。
(1)拊掌:拍手。搐:抽缩。股:大腿。谬:错误。
(2)句意: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,拍手大笑着说:“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!牛打斗的时候,力气用在角上,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。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,错了!”杜处士笑笑,觉得他说得__很有道理。
4.古语有云:“耕当问奴,织当问婢。”不可改也。__
这句话总结全文,指出从事每一种职业的人都有其擅长的方面,做事要多问行家,以免出错。
感知课文
1.《伯牙鼓琴》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,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、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。后来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“知音”,用“高山流水”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。
2.《书戴嵩画牛》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《牛》画得有错误的故事,告诉我们要认真、仔细地
观察事物,不能凭空想象,也不能迷信权威,要从客观事实出发。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,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。
相关知识
1.《伯牙鼓琴》出自《吕氏春秋》,《吕氏春秋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。伯牙和锺子期都是春秋时期人。
2.《书戴嵩画牛》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《斗牛图》写的一篇题跋。
22 月 光 曲
读准字音
入场券(quàn) 微波粼粼(lín)
恬(tián)静 纯(chún)熟
写好字形
茵:口的里面是“大”。
陶:注意“缶”的写法,中间一竖上面没有出头。
词语搭配
(幽静)的小路 (微弱)的烛光
(美妙)的琴声 (清幽)的月光
(雪亮)的浪花 (波涛汹涌)的大海
词语积累
1.形容月光的词语:清冷的月光 皎洁的月光明净的月光 轻柔的月光 朦胧的月光
2.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:霎时间 一刹那 一瞬间 转眼间 眨眼间 顷刻间 弹指间
重点句段
皮鞋匠静静地听着。他好像面对着大海,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。微波粼粼的海面上,霎时间洒满了银光。A.月亮越升越高,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。忽然,海面上刮起了大风,卷起了巨浪。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,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……皮鞋匠看看妹妹,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,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。B.她仿佛也看到了,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——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。(按原文填空)
(1)A句(是不是)比喻句,B句(是不是)比喻句。
(2)对于《月光曲》的内容、意境和表达的情感,作者没有直接去写,而是借皮鞋匠兄妹俩的联想和想象表达出来的。文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皮鞋匠的更多想象。
59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