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历史 /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一次月考
中小学全科学习资料下载 立即领取

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一次月考

初中资料库
初中资料库作者

#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核心考点梳理(聚焦前2单元: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+近代化早期探索) 八上历史第一次月考通常覆盖**前2单元**(部编版),核心围绕“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”“近代化的初步探索”两大主线。以下按“单元主题+事件拆解+高频考点+易错提醒”梳理,结合月考真题题型(选择、材料、简答)提炼得分点,助力高效背诵。 ##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(第1-3课) ### 一、鸦片战争(1840-1842年)——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#### 1. 核心考点(必背) | 类别       | 关键内容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**背景**   | ① 英国:完成工业革命,急需打开中国市场(根本原因);② 中国:闭关锁国,自给自足;③ 直接原因:林则徐虎门销烟(1839年,广州虎门,意义:显示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)。 | | **时间**   | 1840年6月(英军封锁珠江口)-1842年8月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| **结果**   | 清政府战败,签订中国近代史上**第一个不平等条约**——《南京条约》(1842年)。 | | **《南京条约》内容** | ① 割地:割香港岛给英国(注意:不是整个香港,是香港岛);② 赔款:2100万银元;③ 通商:开放广州、厦门、福州、宁波、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(简称“广厦福宁上”);④ 协定关税: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,必须经过双方协议(破坏中国关税主权)。 | | **影响**   | ①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**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**;②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。 | #### 2. 高频考题与易错点 - **选择题常考**:    - 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(≠虎门销烟);    - 《南京条约》的割地(香港岛≠香港)、通商口岸位置(东南沿海)。   - **简答题常考**:    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?(答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,社会性质改变”)。   - **易错提醒**:林则徐是“民族英雄”,虎门销烟是正义抗争,不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。 ### 二、第二次鸦片战争(1856-1860年)—— 列强侵华加剧 #### 1. 核心考点 | 类别       | 关键内容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**原因**   | 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,扩大侵略权益(“修约”要求被拒)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| | **发动国家** | 主凶:英国、法国;帮凶:美国、俄国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| **关键事件** | ① 1860年,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(罪行,注意:不是八国联军);② 俄国趁火打劫,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(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,通过《瑷珲条约》《北京条约》等)。 | | **结果**   | 签订《天津条约》(1858年,增开汉口、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)、《北京条约》(1860年,承认《天津条约》有效,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)。 | | **影响**   | ①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**进一步加深**;② 清政府内部分化,为后来洋务运动埋下伏笔。 | #### 2. 高频考题与易错点 - **选择题必避坑**:    火烧圆明园的是“英法联军”(1860年),不是“八国联军”(1900年);俄国割占领土最多(≠英国)。   - **材料题常考**:    给“圆明园遗址”图片或史料,问“罪行制造者”“影响”(答“英法联军,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”)。 ### 三、太平天国运动(1851-1864年)—— 近代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#### 1. 核心考点 | 类别       | 关键内容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**背景**   | 鸦片战争后,阶级矛盾激化(清政府剥削加重,自然灾害频发)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| | **过程**   | ① 兴起:1851年,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,建号“太平天国”;② 发展:1853年,攻占南京,改名为天京,定为都城,颁布《天朝田亩制度》(主张“凡天下田,天下人同耕”,空想性,未实施);③ 衰落:1856年天京事变(内部争权,由盛转衰);④ 失败:1864年天京陷落,运动失败。 | | **性质**   | 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宏大的**反封建反侵略**的农民战争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| **影响**   | ①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;② 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,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(缺乏科学纲领、内部分裂)导致失败。 | #### 2. 高频考题 - **简答题常考**:   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?(答“农民阶级的局限性,无法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,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”)。   - **选择题常考**:    《天朝田亩制度》的核心(平均分配土地)、天京事变的影响(由盛转衰)。 ##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(第4-6课) ### 一、洋务运动(19世纪60-90年代)——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(经济近代化) #### 1. 核心考点 | 类别       | 关键内容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**背景**   |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,清政府内忧外患(内有太平天国,外有列强侵略),洋务派主张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(学习西方技术,维护清朝统治)。 | | **代表人物** | 中央:奕䜣;地方: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、张之洞(“曾李左张”)。         | | **口号与阶段** | ① 前期(19世纪60年代):“自强”(创办军事工业,如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、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——最大军事工业);② 后期(19世纪70-90年代):“求富”(创办民用工业,如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、张之洞的汉阳铁厂)。 | | **其他措施** | ① 建新式军队:创办北洋、南洋、福建三支海军(北洋舰队规模最大);② 兴新式教育:创办京师同文馆(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),派遣留学生。 | | **结果**   |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,北洋舰队全军覆没,洋务运动**失败**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| | **影响**   | ①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**近代化运动**(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,抵制外国经济侵略);② 但只学技术、不改变封建制度,最终失败,说明“中体西用”道路行不通。 | #### 2. 高频考题与记忆技巧 - **选择题常考**:    洋务运动的口号(“自强”→军事工业,“求富”→民用工业)、代表企业对应人物(如江南制造总局→李鸿章)、失败标志(北洋舰队覆没)。   - **记忆口诀**:“曾李左张搞洋务,自强求富分两步;军事工业安庆所,江南制造规模足;民用轮船招商局,汉阳铁厂张之洞;北洋舰队没甲午,近代化开端记清楚”。 ### 二、甲午中日战争与《马关条约》(1894-1895年)—— 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#### 1. 核心考点 | 类别       | 关键内容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**背景**   | 日本明治维新后,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,企图征服朝鲜、侵略中国(“大陆政策”)。 | | **关键战役** | ① 黄海海战(1894年):邓世昌率“致远舰”冲向敌舰,壮烈殉国(民族英雄);② 威海卫战役(1895年):北洋舰队全军覆没,洋务运动彻底失败。 | | **结果**   | 清政府战败,签订《马关条约》(1895年,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)。 | | **《马关条约》内容** | ① 割地:割辽东半岛、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、澎湖列岛给日本(割地范围比《南京条约》大,刺激列强瓜分中国);② 赔款: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(远超之前,加重人民负担);③ 通商:开放沙市、重庆、苏州、杭州为商埠(深入中国内地);④ 设厂: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(**资本输出**,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)。 | | **影响**   | ①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**大大加深**;②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(如俄国租旅顺、大连,英国租香港新界);③ 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(为戊戌变法、辛亥革命埋下伏笔)。 | #### 2. 高频考题与易错点 - **选择题必背**:    《马关条约》的“设厂”条款(资本输出,区别于之前的商品输出)、割地范围(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)、黄海海战英雄(邓世昌)。   - **简答题常考**:    对比《南京条约》和《马关条约》,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的表现?(从割地、赔款、通商、侵略方式四个角度对比,如《马关条约》割地更多、允许设厂是新侵略方式)。 ### 三、戊戌变法(1898年)—— 中国近代化的政治探索(制度近代化) #### 1. 核心考点 | 类别       | 关键内容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**背景**   |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,《马关条约》签订,民族危机空前严重(“公车上书”揭开序幕)。 | | **序幕**   | 1895年,康有为、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“公车上书”(反对议和,请求变法,未成功,但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)。 | | **高潮**   | 1898年6月-9月,光绪帝颁布“明定国是”诏书,宣布变法(史称“戊戌变法”,因历时103天,又称“百日维新”)。 | | **主要内容** | ① 政治:裁撤冗官,允许官民上书言事(改革政府机构);② 经济: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(发展资本主义);③ 教育:废除八股,改试策论,开办新式学堂(如京师大学堂,今北京大学前身);④ 军事:训练新式军队。 | | **结果**   | 1898年9月,慈禧太后发动“戊戌政变”,囚禁光绪帝,杀害谭嗣同、刘光第等“戊戌六君子”,变法失败。 | | **影响**   | ① 是一次**资产阶级爱国政治运动**,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(传播了维新思想);② 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。 | #### 2. 高频考题与易错点 - **选择题常考**:    戊戌变法的序幕(公车上书)、高潮(百日维新)、失败标志(戊戌政变)、京师大学堂(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)。   - **易错提醒**:戊戌变法是“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”(≠革命),主张君主立宪制(≠推翻清朝),失败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,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。 ## 月考备考策略与提分技巧 ### 1. 时间轴串联核心事件(避免记混时间) 1840-1842(鸦片战争)→1856-1860(第二次鸦片战争)→1851-1864(太平天国运动)→19世纪60-90年代(洋务运动)→1894-1895(甲午中日战争)→1898(戊戌变法)。 ### 2. 对比表格区分易混知识点(如三大不平等条约) | 条约         | 割地               | 赔款       | 通商口岸               | 特殊条款               | 影响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|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《南京条约》(1842) | 香港岛             | 2100万银元 | 广厦福宁上             | 协定关税               |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| | 《北京条约》(1860) | 九龙司地方一区     | 增加赔款   | 增开汉口、南京等       | 承认《天津条约》有效   | 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    | | 《马关条约》(1895) | 辽东半岛、台湾等   | 2亿两白银  | 沙市、重庆、苏州、杭州 | 允许日本设厂           | 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      | ### 3. 简答题“公式化”答题(踩点得分) - 问“事件背景”:从“国际(列强)+国内(清政府/人民)”两方面答;   - 问“事件影响”:从“积极影响+消极影响”或“对中国社会性质/经济/思想的影响”答;   - 问“失败原因”:从“根本原因(阶级局限性/制度问题)+直接原因(具体事件)”答。 ### 4. 材料题“三步走” ① 读材料:圈出关键时间、人物、条约名称;② 联课本:对应到具体事件(如材料提“台湾全岛”→《马关条约》);③ 组织答案:先概括材料信息,再结合课本答影响/原因(“材料反映了XX事件,该事件的影响是……”)。 按以上考点梳理,聚焦“条约内容、事件影响、失败原因”三大核心,结合真题练2-3套,第一次月考历史轻松提分!

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一次月考  第1张

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一次月考  第2张


中小学全科学习资料下载 立即领取

发表评论

最新文章